一、昨天,資產評估是依法產生的,無論是行業發展還是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貢獻
評估行業走過二十年,從九十年代初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91號)到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草案》,都是以法的形式在維護與鞏固資產評估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的重要地位,包括對法定評估業務的規定,更是資產評估行業在社會經濟中重要地位的具體表現。
近十年來我國法律法規對資產評估都有哪些規定:
1、《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國務院令第91號)第三條國有資產占有單位(以下簡稱占有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資產評估:(一)資產拍賣、轉讓;(二)企業兼并、出售、聯營、股份經營;(三)與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開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或者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四)企業清算;(五)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其他情形。第四條 占有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當事人認為需要的,可以進行資產評估: (一)資產抵押及其他擔保;(二)企業租賃;(三)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其他情形。
2、《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第六條規定,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對相關資產進行評估:一、整體或者部分改建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二、以非貨幣資產對外投資;三、合并、分立、破產、解散;四、非上市公司國有股東股權比例變動;五、產權轉讓;六、資產轉讓、置換(企業發生資產轉讓、置換的,應當由其產權持有單位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七、整體資產或者部分資產租賃給非國有單位;八、以非貨幣資產償還債務;九、資產涉訟;十、收購非國有單位的資產;十一、接受非國有單位以非貨幣資產出資;十二、接受非國有單位以非貨幣資產抵債;十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事項。但經各級人民政府或其國資監管機構批準,對企業整體或者部分資產實施無償劃轉;國有獨資企業與其下屬獨資企業(事業單位)之間或其下屬獨資企業(事業單位)之間的合并、資產(產權)置換和無償劃轉的,可以不對相關國有資產進行評估。企業應當積極配合資產評估機構開展工作,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預其正常執業行為。
3、《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九條: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征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征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4、《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規范與銀行信貸業務相關的房地產抵押估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建住房[2006]8號)第二條規定:商業銀行在發放房地產抵押貸款前,應當確定房地產抵押價值。房地產抵押價值由抵押當事人協商議定,或者由房地產估價機構進行評估。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委托評估、拍賣和變賣工作的若干規定》(法釋〔2009〕16號)亦在拍賣當然進行評估的基礎上作出具體如何操作的規定;
6、對于集體土地上合法企業,各地主要依據的還是當地制定的《某省、市征地安置補償辦法》,比如《重慶市征地安置補償辦法》(1999年重慶市人民政府第55號令),都進行了當然評估的規定。
7、國家在土地出讓或者買賣程序中的“招標”“ 拍賣”“ 掛牌”交易的政策或規定中對評估的需求,屬于應當評估事由。
8、新會計準則在公允價值的應用對評估的需求,主是包括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資產減值、租賃和套期保值等方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這是基于財務報告需求的可能。這屬于可以評估的事由,但涉及公眾利益如上市公司、更多股東的情形則屬于“必須”評估事由。
9、稅基評估是一個重要的領域,目前尚無稅基專門的法律法規,但全國各地應房地產交易過程中的契稅、營業稅和土地增值稅、所得稅等稅基爭議較大,對稅基進行評估顯得十分迫切。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于2006年成立了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稅基評估專業委員會。個人認為,稅基因涉及到公共利益,這應該是“資產評估法”來解決的事情。
上述有一些是法律規定,如91號文等,有一些沒有法律規定,但涉及到公共利益,都有相關的部門或政府規定。正是上述這些法律法規或部門規定,既成就了中國評估行業,也為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上尤其是在潤滑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矛盾時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使大量的交易與計量回歸到評估的天平上來,這也使得評估行業在短短十來年中發展成了10萬多評估從業人員的一個行業,這一支強大的隊伍發展至今,已經是朝氣蓬勃。
從上述法律法規可以看出,資產評估只是散見于各類法律法規的某項單一條款中,沒有一部系統而完整的法律來規范資產評估行業,值得欣喜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草案)》已數易其稿,幾近出臺。
二、今天,突然說取消注冊資產評估師的準入資格,或會給資產評估行業甚至整個經濟活動帶來紊亂
習李新政下,去政府化及讓市場自由地運行發展是其本來的執政理念,我們也渴望著著自由而繁榮的市場經濟環境,同時也希望少一些政府干預,少一些政府審批與行政許可。應該講關于取消注冊資產評估師的準入類執業資格并變革為水平類職業資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今天,受此消息或政策的影響,整個資產評估行業尤其是一線人員人心惶惶,充滿恐懼,以致于我的許多QQ群都吵翻了天,這是負面的,這也是不利于行業發展的,我希望行業協會應該盡快組織專家與領導出來給大家答疑解惑,告訴他們去政府化,減少行政許可與市場準入是新一屆政府的執政理念,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大家,相反,會有更大的歷史使命賦予大家,因為在這個行業里的資產評估師也好,從業人員也好,都是全社會的財富,他們有知識有夢想,有激情有使命,更重要的是,他們身上有著長期以來所養成的客觀、獨立、公正的“正氣”,在日益頻繁的市場經濟活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樣的“正氣”也是千金難買的,當下的社會更需要正能量的宣傳與“正氣”的傳播。
另外,與資產評估有關的法律法規在今天這樣的語境下都有一些“脫水”與錯亂,如《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如《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等等乃至如今的《資產評估法(草案)》,一方面是法的尊嚴,另一面是取消準入的“埋汰”,有了一絲尷尬與無耐,是的,這是壯士斷腕前的必然陣痛,這也是中國經濟要渙發新生命的必須代價,如果不去政府化,如果繼續著政府準入與行政許可,那么,中國經濟很難與世界接軋,中國經濟也很難健康發展,一個政府完全主導的經濟就如計劃經濟一樣,效率一定是十分低下的,所以有了今天這樣的改革或變革。盡管如此,筆者也希望相關部門在取消了資產評估 “市場準入” 的同時,盡快讓資產評估進入“法律法規”的軋道。
筆者相信有了我們行業領導或相關專家的答疑與解惑,30萬執從人員一定會“聽黨的話,跟黨走”,相信資產評估行業暫時的“失位”定是為“王者歸來”作更好的準備。相信法治環境定是“中國夢”騰飛的跑道。
三、明天,資產評估一定會在《資產評估法》等的指引下,為建設一個既有效率又顯公平的經濟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圍繞資產評估或資產評估所貢獻的經濟活動都有很多的法律法規,除此之外,一部專業針對評估行業的法律走過了近十年的立法歷程,數易其稿,幾多波折,非常不容易,現在已漸趨成熟與完善,即將出臺了,相信這部《資產評估法》出臺之時,就是資產評估“沉冤得雪”的日子,因為中國正在進行法治化建設,“法治”是未來之中國發展的基石,很難想象沒有資產評估師參與的經濟活動將會有著怎樣的矛盾與困惑。
2014年7月28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提出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并在意見的第(八)商務咨詢部分著重提出:“提升商務咨詢服務專業化、規;、網絡化水平。引導商務咨詢企業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大力發展戰略規劃、營銷策劃、市場調查、管理咨詢等提升產業發展素質的咨詢服務,積極發展資產評估、會計、審計、稅務、勘察設計、工程咨詢等專業咨詢服務。發展信息技術咨詢服務,開展咨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測試評估、應用系統解決方案和信息安全服務。加強知識產權咨詢服務,發展檢索、分析、數據加工等基礎服務,培育知識產權轉化、投融資等市場化服務。重視培育品牌和商譽,發展無形資產、信用等評估服務。抓緊研究制定咨詢服務業發展指導意見。依法健全商務咨詢服務的職業評價制度和信用管理體系,加強執業培訓和行業自律。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推動商務咨詢服務國際化發展!
資產評估一方面要去政府化,減少行政許可與審批,同時又將資產評估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大力發展資產評估等專業咨詢服務,用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這是對該行業在國務院層得到的最高肯定,同時文件也對該行業寄了厚望。
誠然,這是涉及10萬評估從業人員飯碗的問題,更是涉及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公平與效率平衡的問題,還涉及到未來之中國法治化建設大道的基石問題,在此也希望影響與決定“資產評估”行業的“肉食者們”既有俯察社會經濟活動公平與效率的宏大視野,又有體味評估眾生的人生智慧。則中國經濟社會幸甚,中國資產評估行業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