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2015年項目事前績效專家評估會在市財政局召開,這是我市首次選擇市級部門的10個項目與人大聽證結合進行事前評估,把績效評價引入事前的環節,標志著事前績效評估在我市正式全面展開。
“如果政府花錢也能由老百姓說了算,財政資金流向何處,每個項目花了多少錢,要發揮什么樣的效果,都能讓群眾參與評價,那是不是有更多的錢會花在刀刃上!边@是在參與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有些人的疑問。
績效評估三年三跨越
預算績效管理,簡而言之就是要讓每一分錢都花出最大效益。通過各級預算部門、財政部門、社會公眾等共同努力,覆蓋預算編制、執行、決算全過程,采取各種方式和手段,最終達到“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目標。
“我市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從2012年起步,用三年時間,預算績效管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粗到細、從內到外,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扎實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一步一個腳印,三年邁上三個臺階,三年實現三個跨越。從市財政局在全省首家成立績效評價科,到在全市范圍內實現“橫向到遍,縱向到底”,再到預算績效管理由單一的事后評價向事前評估、事中監控、事后評價轉變,由單純的項目評價向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轉變,由單獨的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向縣級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評價和鄉鎮財力保障績效評價轉變,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笔胸斦址止茴A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續永福介紹說。
績效評估科學化民主化
隨著績效工作的不斷深入,如果說績效是預算管理改革的一把利刃,那么我市率先做的事前績效評估就是這把利刃上的刀鋒。
事前績效評估就是把預算績效管理由事后評價引入事前環節,通過引入科學民主化的評估手段,充分論證財政資金的預期效益和績效目標,在預算編制的最前端,對資金效益進行有效控制,旨在逐步解決“輕管理,重花錢”的問題,努力構建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預算單位在接觸項目績效評價和事前績效評估工作之初,質疑與抵觸情緒常常伴隨實際評價過程之中。為此,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市既要體現出主動性,又要在指標體系設計中體現獨創性,做到主動性和獨創性相結合。主導開展項目“事前績效評估”試點,探索項目資金使用科學、民主決策的新方式,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績效管理專家作為“納稅人代表”分別從預算監督、民主監督和專業角度提出預算資金使用建議,體現了主動性;對評估的方式和內容進行探索,實施題綱式項目負責人陳述和實地調研兩種評估方式,從項目的相關性、預期績效的可實現性、實施方案的有效性、預期績效的可持續性和資金投入的可行性五個方面進行評估,使得評估更加貼近預算績效管理,更加符合財政資金使用的規律,體現了獨創性。
績效評估任重道遠
市財政局續永福說:“事前績效評估將解決預算環節中的兩個問題,一是資金的決策環節。就是讓納稅人說了算;二是資金配置環節,即預算編制。事前績效評估把預算執行中可能預見性的一些問題提早凸顯出來,在預算編制之前就成功的做了把控,為預算編制提供依據。事前評估其實是財政部門的一次自我革命,由內部操作變成透明運作,由一對一談判變成了公開民主評判,雖然仍有參與資金分配的權力,但革去了自由裁量權可能帶來的風險。讓花錢變成責任,讓花錢看到結果,讓社會進行監督!
財政績效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去核減預算單位項目,而是要讓部門預算更加完善、科學、合理。尤其在事前績效評估方面,我市的工作思路就是“謀規范,促服務”。目前,經過財政部門的努力,預算單位對預算績效工作不僅不排斥,還主動去了解預算績效政策和辦法,請專家做培訓,幫助梳理績效目標,建立指標體系。
目前,我市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和績效評價工作主要采取第三方獨立評價,相對內部評價而言,第三方獨立評價能夠不帶偏見,比較客觀,避免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局面。三年來,我市著力打造具有績效管理服務能力的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培養一批具備績效管理專業能力的專家隊伍,強化績效研究能力,建立了專家庫、監督指導庫、中介機構庫和各項管理制度,確保第三方評價更加客觀、專業和公正。